项目进展

能源基金会凝聚各方合力 推动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治理


“空气、气候、能源——加速驱动全球行动”国际研讨会现场(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迪拜时间2023年12月8日,能源基金会、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ICON)和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在迪拜世博城中国馆共同举办“空气、气候、能源——加速驱动全球行动”国际研讨会,这也是能源基金会“用切实行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COP28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邀请来自气候和环境领域的国际组织与地方环保组织、学术研究机构、金融和慈善机构的十余位名专家围绕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政策进展、清洁空气驱动碳减排行动和地方实践,以及当前面临挑战和解决思路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促进中国与世界对话与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助力推动全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加速落实,并推动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可持续发展。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3)》报告英文版在会上发布。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与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共同主持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做主旨演讲(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做主旨演讲(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局环境、自然资源和蓝色经济副局长安•杰妮特•格劳布(Ann Jeannette Glauber)参会并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主持会议(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进展。此次会上发布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3)》表明,在2013-2020年期间,实施清洁空气行动措施,实现PM2.5浓度下降57%,推动GDP增长69%,健康风险降低20%,实现累计协同二氧化碳减排量24.3亿吨。北京自1998年起持续开展大气治理,通过削减97%的煤炭消费总量,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推动经济总量增长18.8倍,累计减少二氧化碳减排8.7亿吨,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北京奇迹。来自中国地方的经验验证,通过制定实施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空气质量改善政策,加速推动低碳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关键举措,可带来气候、健康和经济的多重收益。

与会专家强调,当前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面临的诸多挑战。专家指出,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巨大。全球99%人口仍生活在超过WHO指导值的地区,造成近700万人过早死亡,而其中三分之二都发生在以经济环境相对脆弱的亚太地区,中国PM2.5仍远高于WHO指导值,临汾等地污染严重,考虑到全球老龄化进程,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进一步加大。减污降碳协同的理念和行动也尚未形成共识,各国政府、各领域和社会公众对空气、气候、能源和经济实现协同增效的目标、路径等有不同理解,评估方法和工具有待完善明确。同时,推动气候中和的资金需求巨大,而空气污染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全球GDP的9%-10%,减污降碳的落地实施挑战巨大。

专家一致认为,由于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同根同源,开展协同治理将有助于实现空气、气候、健康和经济多重收益,并提出了诸多建议。

第一,应加强空气、气候、健康、能源、经济协同增效的系统性研究。从协同和措施优化配置,以及协同性评估等方面建立科学综合评估体系及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能源、产业、交通结构调整等降碳措施在减排中的主导地位,推动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减污降碳的精准评估、问责与激励。

第二,应尽快提升空气气候协同治理的雄心。利用好COP建立气候健康日的契机,各国应尽快更新NDC目标,并将空气健康目标纳入NDC目标,以更好推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达标国家和地区应加严空气质量标准,加速健康保护和碳减排。

第三,需强化能源转型在降碳减污中的合作角色。近日中国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表明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决定性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将低碳能源转型、产业升级作为协同减排的核心措施。

第四,应加快部署亚太地区降碳减污的区域协同治理。以UNESCAP的区域空气污染控制行动项目(RAPAP)为合作平台,推动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及能源和交通控制领域降碳减污技术和政策交流与分享。

第五,将实现碳中和的巨额成本转变为促进增长和就业的投资机遇。空气质量带来的健康收益将远超碳中和的技术成本,同时对于生命早期的健康收益还可转变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因此当前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成本效益优势明显。

第六,优先实施短寿命温室气体减排工程。甲烷、黑炭、臭氧等短寿命气候污染物的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近中期控制温升和保护人体健康、降低减排总成本具有多重协同效益,应优先开展实施。

第七,需加强降碳减污的策略传播。关注敏感人群、极端气候事件与空气污染复合的健康影响,加强针对政府的策略传播和公众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于协同治理的科学认知。


参会嘉宾分享观点(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持续支持推动中国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及减污降碳协同在重点区域的落实,未来将继续支持推进清洁空气和气候变化应对相关研究和交流,推动更多创新、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国际层面空气质量改善与碳减排协同的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贡献更多力量。

 

嘉宾名单(按照发言顺序):
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刘欣,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
安·杰妮特·格劳布(Ann Jeannette Glauber),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局环境、自然资源和蓝色经济副局长
南尚民(Sangmin Nam),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环境与发展司司长
尼娜·伦肖(Nina Renshaw),清洁空气基金健康项目主管
孟菲,Climate Imperative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
马军,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王自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内森·博格福德·帕内尔(Nathan Borgford-Parnell),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科学事务协调员
鲁玺,清华大学碳中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

, , , , , ,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